中秋赏月汉服怎么穿 “艺美课堂”南风古灶开讲
玉盘高挂照人间,汉服轻扬映月圆。
中秋假期的佛山南风古灶,人声鼎沸。这座延续了500多年窑火的岭南古窑,如今摇身变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研学点之一,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
何继丹。
9月15日,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副教授、《汉服藏美录》作者何继丹做客“艺美课堂”,以“云裁霞剪,华美服章——漫谈汉服千年流变”为题,为观众带来一堂国风艺术课,现场座无虚席,更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戳链接,看完整直播:《你的汉服穿对了吗?专家解读汉服穿搭“门道”》
本期“艺美课堂”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佛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联合主办,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石湾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石湾镇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石湾镇街道文体旅游和教育发展中心承办。
专家开讲,明辨传统与现代改良汉服
“你知道近几年大火的马面裙的由来吗?它的前世就是宋代的旋裙,后来才演变成明清的马面裙。”何继丹以年代为线索向现场观众讲述了汉服的千年流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全方位解锁汉服的文化密码。
从历朝历代的服饰,到对应的饰品、妆容,何继丹以插画为线索进行讲解,还展示了4个自制的汉服娃娃,供观众近距离观看不同朝代汉服的制式。
何继丹自制的汉服娃娃。
为了完成《汉服藏美录》一书,何继丹和搭档孙虹历经8年时间,跑遍了世界各地博物馆,拍照记录藏品,分类整理,绘制了300余幅精美电脑手绘矢量图,从生活场景、服装形制、色彩、配饰、织物等方面对每个历史时期的汉服服饰予以图解。
“这些年,我带着这本书去到很多地方分享,发现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多,汉服市场也逐渐兴起,不过对于汉服穿戴规范的引导还较少,我希望能在这方面去做好传播。”在何继丹看来,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能够让这些知识更好地抵达普罗大众,让不同的社会群体都能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记者注意到,现场有众多前来听课的汉服爱好者,广袖飘飘,罗裙款款,其中就包括佛山大学本心华服社的一众社员。社长成彦蓉特意身着橘红色魏晋制汉服,与中秋佳节相得益彰,她认为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里穿上中国传统服饰,既是致敬传统文化,也期待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热情。
来参加“艺美课堂”的佛山大学本心华服社成员。
融创中国拟将所得款项净额主要用于支持境内公司债的长期解决方案落地及一般营运资金。
“这是我第一次穿着汉服到南风古灶来。”本心华服社社员李旭明精心“混搭”了魏晋制汉服和明制护腕,非常吸睛。而在主讲人何继丹讲述了传统汉服与现代改良汉服的差异后,他坦言发现了自己的汉服穿搭误区。“今天我的发型和整体服饰就不太适配,希望以后能举办越来越多类似的活动,既能沉浸在古风氛围里,又学习许多新知识。”李旭明说。
何继丹和汉服爱好者互动。
汉服游园,演绎传统中秋浪漫
除了名家开讲,佛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也策划了2024佛山市“我们的节日·中秋”游园盛会暨家庭文明建设活动。
中秋游园活动现场
在南风古灶,一系列丰富的中秋游园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汉服爱好者们身着唯美的汉服,穿梭在园区的红砖瓦房之间,与特有的岭南景观融为一体,在南风古灶圆一次“穿越时空”的寻梦之旅。
中秋游园活动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龙狮巡游祈团圆”“嫦娥月宫起舞”等活动精彩纷呈,舞龙舞狮队员踏着轻快的步伐,穿梭在错落有致的小巷里,不少游客忍不住跟着龙狮游走在园区中,用手机记录下热闹非凡的场面。
中秋游园活动现场。
身着白色衣裙的“嫦娥”NPC则与可爱的玉兔立于船头,在水光潋滟的景致中为在场观众带来古意盎然的体验。此外,活动协办方还向市民奉上10000只灯笼,力图打造专属于中秋的浪漫氛围。
据悉,特色集市、趣味游戏、传统民俗体验、龙窑音乐会等活动也将在中秋假期轮番上演,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沉浸式“中秋奇妙夜”。
中秋游园活动现场。
用全新的方式讲述传统文化,把文明实践课堂“搬到”文化地标,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直在探索新路径。
近年来,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力打造“温暖禅城 文明送达”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物保护建筑,聚焦党员干部、未成年人、志愿者等群体,广泛开展了导赏、研学、宣讲、非遗技艺展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零距离”。此外,更培育了“禅城铁军”宣讲团、“小小导赏员”“禅城好人联盟”等优秀团体,持续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鼓励深入群众中开展服务,真正实现“文明送达”。
中秋游园活动现场。
【策划】李贺 李培
【统筹】毕嘉琪
【采写】南方+记者 黄堃媛 戴雪晴 见习记者 赵媛媛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姚志豪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